第八十八章 青海湖畔

军营路漫漫 龙五一 746 字 2个月前

今天要去青海湖,在快到青海湖的近20公里左右,都是那种颠簸的搓板路,一会撞到了车顶,一会又扔回座位上,前仰后合的,别提多难受了。

这段路走了约半个多小时,呵呵,远处蓝蓝的一片,波光嶙峋天水一片。

青海湖又名“库库淖尔”,即蒙语“青色的海”之意。它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面积约4500多平方公里,是国内最大的咸水湖。海拔约3000多米。在汉代人们称它为“仙海”。北魏的时候才定名为“青海”。

远远望去,青海湖被巍巍的群山所环抱。碧澄的湖水,在太阳照射下,波光潋滟;雪山倒映在湖面上,碧波连天,鱼儿跳跃,万鸟翱翔,真是人间仙境。

湖滨地势开阔,水源充足,是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偶有牧民的帐篷,流动的羊群,飘动如云般点缀在碧绿的草原上。烟波浩淼、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象是一盏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

青海湖以盛产湟鱼而闻名,鱼类资源十分丰富。最着名的当然是鸟岛,面积虽然只有0.5平方公里,春夏季节却栖息着10万多只候鸟。四五月间,鱼群游向附近河流产卵,因为藏人不吃鱼的缘故,在河口处密密麻麻的鱼群铺盖水面,可让湖水呈现黄色的奇景,鱼儿游动有声,翻腾跳跃,异常壮观。

青海湖离西宁约200公里,离禁区大约也要有100多公里,因为工程需要,我带着10几部汽车到青海湖拉沙子。快接近湖边的时候,几乎就都是搓板路了,大坑连着小坑,每天技术还真是不行,即便如此,这一路上我们还是在驾驶楼里不断的“起舞”,虽然手抓的很紧,但一会跳起来,头就磕到了驾驶室的顶,一下子又落下去,摔在了座椅上。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开心的不得了,车子一路扭着秧歌,我们一路嘻嘻哈哈,就这样最终到达青海湖边。

下了车,我们都冲向了青海湖,我用手捧起了一把湖水“呵,还真有点儿咸!”

第一节

离这里不远有我们部队的牧场,供应着军马所需要的燕麦,还有部队所需要的牛羊肉。大片大片的草场,养育着大量的牦牛和军马,部队的牧场,种了很多的燕麦,我们去支援拔燕麦,燕麦扎根不深,所以拔起来并不费劲。但麦苗长的太低了,弯着腰很是累人。

麦田的边上就是一望无际的茫茫大草原,在草原的中间有一道深深的车辙,也不知最早是谁留下的,这条道路不知道去向哪里?在无垠的草原上消失在了远方。

草原上有很多中草药,一味叫黄芪的中药材,这里几乎到处都是,就在你的脚下,随便一拔就是一个。

可能因为这里是禁区,没有老百姓出入,所以草药多的几乎没人采,就在那里自然的生长着。

我望着那萝卜一样的黄芪的根茎,感到十分惊讶,这里真是一个中药的宝库。

草原上放牧的人,虽然也都是藏民,但他们已经是我们部队的职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就是放牧和种燕麦。从麦田这里望过去,在远方出现了一些低矮的房屋群,那就是部队牧场的办公场所了。

大部分的牧民平时并不住在这里,除去到队部开会,牧民一般都住在自己家里,带上牛羊和一顶顶的帐篷,逐水而居,逐草而牧。

帐篷的边沿上堆满了晒干了的牛粪,那是牧民烧火做饭用的最方便的燃料。

男人放牧,女人在家里打酥油,她们穿着大袍子,在帐篷边上,手里握着一个杵一样的东西,在半封闭的酥油桶里,一上一下的打着酥油茶。

草原上特有的祥和静谧,在这里尽显无虞。

我们把拔下来的燕麦装上汽车,送到骑兵连。这些燕麦是军马的口粮。不但我们不吃,就是当地人,也很少有人会吃燕麦,因为这个东西不好消化。

哪知道过了几十年,却成了我每天早上的必吃品,一味上好的养生食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