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人听来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
庆聿恭所言若是让大景朝堂上的重臣听见,多半会指责他心怀怨望,但是落入四皇子耳中,却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感伤。
自从半年前来到这位南院元帅身边,他便得到对方毫无保留的教导和指点,再加上朝夕相处亲眼看着对方为大景呕心沥血,心中的天平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偏移。
当朝诸位皇子之中,太子纳兰沉稳内敛,四皇子海哥则堪称少年热血朝气蓬勃,但这不代表他是个一根筋的蠢人。
生于皇家长于宫闱,见惯了人心鬼蜮尔虞我诈,本性再单纯的人也会快速成熟。
最开始四皇子对庆聿恭是恭敬却审视的态度,他从小就听人谈论庆聿恭的手腕和事迹,对其既敬佩又戒备,总觉得对方所做的每件事都有所图谋,决不会无的放矢。
和这样的人接触肯定得小心谨慎。
然而这半年里,庆聿恭除了教导他一些军事上的道理,从未涉及过其他纠葛,甚至还劝阻他不要插手庆聿怀瑾的婚事。
除此之外,四皇子看到的只是一位殚精竭虑宵衣旰食的大景元帅,而且在屡次被天子插手军务的情况下,庆聿恭依旧不骄不躁无怨无悔,尽可能地完成天子下达的命令。
光是四皇子亲眼所见便有三次。
第一次是厉天润领兵进逼雍丘,庆聿恭本想坐镇后方掌握全局,被景帝逼着领兵南下。
第二次则是厉天润攻下雍丘之后,庆聿恭起初并不想直接在雍丘城外开战,因为齐军必然有后手,他不愿从主动变为被动。因为景帝的一道旨意,庆聿恭只好谋夺雍丘,但他并未随性胡来,至少在四皇子看来,这位南院元帅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若不是蒲察等人指挥失策,鹿吴山下原本应该是景军大胜。
第三次也就是今天这道圣旨,让四皇子第一次生出不解和抗拒。
跟在庆聿恭身边这么久,又亲历了战事的全过程,他已经深刻体会到南齐边军的强悍,尤其是鹿吴山之战过后,对方的士气已然达到顶峰,这个时候暂避锋芒有何不可?
为何一定要迫不及待地与对方决战?
其实四皇子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也非一无所知,他完全可以理解父皇对庆聿氏的忌惮。
想到这儿,他不禁叹了一声,随即追随着庆聿恭的脚步去往后帐。
庆聿怀瑾若有所思地望着他的背影,并未立刻跟上去。
庆聿恭显然很了解这位年轻皇子的心态,望着对方沉郁肃然的脸色,坦然道:“殿下,陛下既然下了旨意,臣子唯有依令而行。”
他的语气很平静,态度却很坚决。
四皇子内心其实很矛盾,一方面他知道自己不该置喙这种军国大事,另一方面又很难说服自己置若罔闻。
此战若胜倒也罢了,若是庆聿恭马失前蹄,一世英名都有可能毁在这里,另外对大景而言也是非常沉重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