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传承与新生(1)接班人的暗涌

梅家三朵花 曹海金 1516 字 11天前

第十六章:传承与新生

主题:家族企业代际交接、社会责任拓展、技术伦理困境

第一节:接班人的暗涌

午后的阳光透过梅家老宅新换的落地玻璃窗,洒在宽大的花梨木会议桌上,将桌上那盘母亲腌制的酸梅映得晶莹剔透。然而,围坐在桌旁的三姐妹,脸上却无一丝品尝家常美味的闲适。空气里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紧绷,仿佛暴雨来临前沉闷的寂静,连窗外枝头聒噪的知了也识趣地噤了声。

这是一场专门为“未来”召开的家族会议。议题核心,直指一个她们拼搏半生建立起的小小“王国”的延续问题——接班。

梅小红揉了揉眉心,指尖还带着超市账本上的墨水味。她先开了口,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阿强……还是那句话,不想回来。他说他的战场在电竞椅上,不是在超市的收银台和仓库里。他那个战队,最近又拿了个什么区域赛的冠军…” 她顿了顿,试图从儿子的成绩里找到一点宽慰,却发现那光芒无法照亮眼前传承的焦虑。陈伟民事件后,她与儿子的关系一度冰封,虽经时间缓和,但那道裂痕似乎转移到了对未来的选择上。阿强觉得母亲的世界“太传统”、“太沉重”,他渴望更炫酷、更属于年轻人的赛道。

梅小艳轻轻叹了口气,目光温柔地投向窗外院子里正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少年。

她的儿子小海已经十六岁了,安静得像一株含羞草,大部分时间都活在自己的沉默壁垒里。然而,上帝关上一扇门,却又开了一扇窗。小海在县康复中心下属的艺术疗愈班里展现出了惊人的绘画天赋,他的画色彩奔放、构图奇诡,充满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想象力和纯粹的情感冲击力,甚至被前来考察的美术学院教授惊叹为“来自星星的艺术家”。可是,自闭症的屏障依然坚固,与人交流、管理企业…这些对小海来说,不啻于天方夜谭。“小海…他有他的路,但那不是接管企业的路。”小艳的语气里有骄傲,更有深沉的、作为一个母亲的特殊忧虑。

周建国坐在她身边,默默地将一杯温水推到她面前,眼神复杂。他自身的经历让他对“责任”和“能力”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他支持小海追求艺术,却也深知合作社的未来需要的是一个能驾驭复杂局面的人。

梅小丽则显得更为冷静,但紧抿的嘴角也泄露了她内心的波澜。她的女儿小晴,无疑是三姐妹下一代里最符合传统“接班人”定义的孩子。成绩优异,头脑清晰,不久前刚拿到了美国哈佛商学院MBA的录取通知书,是整个梅家的骄傲。

然而,就在全家期待她学成归来,将梅家电子厂带上更高、更国际化的平台时,一越洋电话打碎了这份期待。小晴选择了留在美国,加入硅谷一家炙手可热的科技初创公司,研究的方向是前沿的人工智能伦理。她在电话里,用着流利却略带疏离的英语解释道:“妈妈,你的工厂很好,但那是你的梦想。我想看看更广阔的世界,解决更…未来的一些问题。” 小丽握着话筒,久久无言。她理解女儿的志向,甚至欣赏她的独立,但那瞬间的失落和空荡,只有她自己知道。

她一手打造的企业,在下一代眼中,竟失去了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