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子浔子收获可大了,”于是之笑着开着他的玩笑,“没在人艺白跑一上午。”
苏民也笑了,濮存晰也笑了,江浔笑得不好意思。
“话剧是什么,浔子,你现在拿奖了,你说。”热菜上来,酒过三巡,江浔又给于是之与苏民倒上满满两杯啤酒,于是之就笑着问。
“话剧是什么?”他却笑着反问于院。
于院倒也没难为他,他用手指蘸着酒在桌子写了一个字——样!
“浔子,你可记牢了,话剧是什么,就是给国人做个样儿!”
哦,江浔不明白,可是于是之也没想让他立刻明白,“来,吃饺子,对了,你当初在人艺吃的第一顿饭,也是羊肉饺子吧?”
……
江浔在人艺的楼里跑了一上午的事儿,不知怎么着就传到了曹禺先生耳朵里,老先生为这事乐了半天。
“走吧,去中戏,看看这个新得了梅花奖的大演员。”他嘴里调侃着。
可是秘书却有些愣神,曹禺先生要为一个小伙子特意去一趟中戏?
他赶紧叫车,安排,待车子开进中戏,徐晓钟院长已经等候着了。
“江浔,正在上课,英部长给他们上课,我把他叫过来。”
“不必,我们去看看这个人艺班的孩子。”听说英若诚在给人艺班上课,曹禺先生满面春风,“你听说了吧,小伙子跑到人艺半天,愣是没人跟人家说一声祝贺。”
徐晓钟也笑了,少年不知天高地厚,人艺拿出一位演员来,都是超越梅花奖的水准。
“他今天讲什么?”两人信步朝教学楼走去,路上,曹禺问道。
“不是剧本写作,不过,江浔这孩子的本了,写得不错……英部长今天讲的还是推销员之死。”
在整个80年代,人艺推出了一大批颇受欢迎的“洋戏”,尽管故事都是外国的故事,但演员们不刻意扮演外国人,不戴假头套、不粘假鼻子,在语言上不使用外国腔,而是用更贴近中国化的口语表达。
这种共识最终发展为一种特别的北平人民艺术剧院的戏剧风格,即“洋戏土演”。
《推销员之死》就是其中之一,这部戏是美国戏剧大师阿瑟米勒的杰作,自诞生以来,在百老汇连演742场,哦,这位大师也是玛丽莲梦露的前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