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汉4

班固 :“初,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初顺民心作三章之约。[2]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

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丰公,盖太上皇父。其迁日浅,坟墓在丰焉。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则有秦、晋、梁、荆之巫,世祠天地,缀之以祀,岂不信哉!由是推之,汉承尧运,德祚已盛,断蛇着符,旗帜上赤,协于火德,自然之应,得天统矣。”

荀悦:“高祖起于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禅,不阶汤武之王,龙行虎变,率从风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宇。八载之间,海内克定,遂何天之衢。登建皇极。上古已来,书籍所载,未尝有也。非雄俊之才、宽明之略、历数所授、神只所相、安能致功如此。”

曹植:“昔汉之初兴,高祖因暴秦而起。官由亭长,□自亡徒。招集英雄,遂诛强楚。光有天下,功齐汤武。业流后嗣,诚帝王之元勋,人君之盛事也。然而名不继德,行不纯道。寡善人之美称,鲜君子之风采。惑秦宫而不出,窘项座而不起。计失乎郦生,忿过乎韩信。太公是诰,于孝违矣。败古今之大教,伤王道之实义。身没之后,崩亡之际,果令凶妇肆鸩酷之心,嬖妾被人豕之刑。亡赵幽囚,祸殃骨肉。诸吕专权,社稷几移。凡此诸事,岂非高祖寡计浅虑以致□?然彼之雄才大略,倜傥之节,信当世至豪健壮杰士也。又其枭将尽荩臣,皆古今之鲜有,历世之希睹。彼能任其才而用之,听其言而察之。故兼天下而有帝位,流巨勋而遗元功也。不然斯不免当世之妄。”

曹冏:“汉祖奋三尺之剑,驱乌集之众,五年之中,遂成帝业。自开关以来,其兴立功勋,未有若汉祖之易也。夫伐深根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理势然也。” 刘渊:“大丈夫当为汉高、魏武,呼韩邪何足效哉!” 石勒:“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 司马贞:“高祖初起,始自徒中。言从泗上,即号沛公。啸命豪杰,奋发材雄。彤云郁砀,素灵告丰。龙变星聚,蛇分径空。项氏主命,负约弃功。王我巴蜀,实愤于衷。三秦既北,五兵遂东。泛水即位,咸阳筑宫。威加四海,还歌大风。”

苏轼:“予观汉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 刘邦 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杀人者致之,其余杀人愈多,而天下愈乱。” 何去非:“汉高祖挟其在己之智术,固无足以定天下而王之。然天下卒归之者,盖能收人之智而任之不疑也。” 朱元璋:“惟汉高祖皇帝除嬴平项,宽仁大度,威加海内,年开四百。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元璋以菲德荷天佑人助,君临天下,继承中国帝王正统,伏念列圣去世已远,神灵在天,万古长存,崇报之礼,多未举行,故于祭祀有阙。是用肇新庙宇于京师,列序圣像及历代开基帝王,每岁祀以春、秋仲月,永为常典。今礼奠之初,谨奉牲醴、庶品致祭,伏惟神鉴。尚享!” 毛泽东:“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学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

刘邦同项羽打了好几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 “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汉高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 约瑟.汤恩比:“人类历史上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恺撒,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太祖刘邦。恺撒未能目睹罗马帝国的建立以及文明的兴起,便不幸遇刺身亡,而刘邦却亲手缔造了一个昌盛的时期,并以其极富远见的领导才能,为人类历史开创了新纪元!”

家世 刘氏起源于三皇五帝之尧帝,据《汉书》记载: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丰公,盖太上皇父。其迁日浅,坟墓在丰鲜焉。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则有秦、晋、梁、荆之巫,世祠天地,缀之以祀,岂不信哉!由是推之,汉承尧运,德祚已盛,断蛇着符,旗帜上赤,协于火德,自然之应,得天统矣。 刘邦祖先是秦国人,之后在战国时迁入魏国,遂为魏大夫,魏国从安邑迁都大梁,刘清(刘邦的曾祖父)出生,清生仁,刘仁迁丰邑,刘家即在此期间迁丰邑。 曾祖父:刘清,战国末期魏国大夫,出生并活动于魏都大梁,之后其子刘仁迁丰邑中阳里,现丰县汉皇祖陵保存刘清之墓。

祖父:刘仁,始迁丰邑,故号丰公。   父亲:刘煓,字执嘉,即刘太公,刘邦登基后尊为太上皇,崩于公元前197年。   生母:温氏,一说王含始,被追谥为昭灵夫人(昭灵后)。   庶母:李氏,太上皇庶妻,封太上皇后,逝于公元前197年;生楚元王刘交。

小主,

兄弟姐妹 兄弟:刘伯,刘邦大哥,汉五年正月,追尊为武哀侯,高后时,追尊为武哀王。长嫂封阴安侯。   刘仲,名喜,刘邦二哥,被刘邦封为代王,统辖今河北、山西一带,后因抵抗匈奴战败被革为合阳侯,死后 追谥为代顷王。二嫂为顷王后。   刘交,刘邦弟弟,排行第四,被刘邦封为楚王,死后谥元王。

从父兄:荆王刘贾。   从祖弟:燕王刘泽。(应该是远房兄弟,现已无稽可考)   姊:宣夫人 昭哀后。

妻妾 后妃:曹夫人 外妇 、吕皇后、戚夫人、薄姬、赵姬、管夫人、赵子儿、石美人(石奋之姊)

子女 共生八子:1刘肥、2刘盈、3刘如意、4刘恒、5刘恢、6刘友 刘邦 、7刘长、8刘建。 女儿:刘乐 鲁元公主,下嫁张耳之子张敖,母吕后。刘邦女儿有史可查者只此一人。

原配吕雉,公元前187年临朝,称制八年,公元前180年而崩,寿62岁,葬于咸阳东陵。生一子一女:刘盈,即是汉孝惠帝;女即鲁元公主。 妣曹氏,生一子:刘肥(高祖六年立为齐王,卒谥齐悼惠王)。   妣戚氏,生一子:如意(汉高祖七年封代王,九年徙为赵王,十五岁被吕氏毒死,谥赵隐王)。   妣薄氏,公元前155年四月崩,葬于霸陵,生一子:刘恒(初封代王,后即帝位为孝文帝)。

妣赵氏,生一子:刘长(公元前196年封淮南王,文帝六年谋反,废徙蜀死,谥淮南厉王)。   诸姬所生之子:刘友(初封淮阳王,后改封赵王,被吕后幽禁而死,卒谥赵幽王)、刘恢(公元前196年高祖诛梁王彭越后立为梁王,16年后,因赵幽王刘友幽死,便被改封为赵王,被迫娶吕产的女儿,而刘恢的宠妃被迫自杀,因此闷闷不乐,公元前181年六月,刘恢殉情自杀。死后废其嗣,文帝时追谥为“赵恭王”。)、刘建(公元前196年,燕王卢绾逃放匈奴,次年被立刘建为燕王,立十五年死,谥曰灵。

刘建本有子,吕后使人杀之,绝嗣后,除其国)。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大风歌》 《大风歌》是汉高祖刘邦平黥布还,过沛县,邀集故人饮酒。酒酣时刘邦击筑,同时唱了这首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汉朝人称这篇歌辞为《三侯之章》,后人题为《大风歌》(始于《艺文类聚》)。 《鸿鹄歌》 刘邦 《鸿鹄歌》为汉高祖刘邦所作。刘邦晚年宠爱戚夫人,欲立戚夫人所生的赵王如意为太子。 汉高祖十二年,刘邦病重,自知不久于人世,于是就想换立太子,在一次宴会中,太子请来闻名遐迩的贤人“商山四皓”相随,换立之事已不可能,刘邦无奈,召来戚夫人。

刘邦让戚夫人跳楚舞,自己则借着酒意击筑高歌,遂成此文。

汉惠帝刘盈(公元前210年―公元前188年9月26日),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子,西汉第二位皇帝。汉惠帝是个年轻的皇帝,他在十六岁的时候就继承皇位。刘盈即位后实施仁政,减轻赋税,提拔曹参为丞相,萧规曹随,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与民生息的政策,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他废除秦时禁锢,使黄老哲学代替法家学说,打开各种思想发展的大门,但是仁弱的惠帝在位期间大权实际上掌握在强势的母亲吕后之手,因此后世司马迁作《史记》时甚至不设惠帝本纪,而设"吕太后本纪"。

公元前188年,在位仅仅七年的汉惠帝去世,时年二十三岁,谥号孝惠皇帝,葬于安陵。折叠早期经历汉高祖刘邦一共八个儿子,刘盈为吕后所生,虽然比齐悼惠王刘肥年幼,但却是汉高祖的嫡长子,故于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立为王太子。及刘邦称帝后,立为皇太子。在刘盈幼时,刘邦为亭长,母亲吕雉常携其与其姐鲁元公主耕于田中。一次,其母耕田时,有老翁路过其田求水喝,吕后与之。

老翁对吕后说:"夫人乃天下贵人啊"。于是吕后把两个孩子拉过来请其相之。老翁对吕后说:"夫人尊贵,皆因此男"。又相鲁元,皆贵。刘邦回来后,吕后为对刘邦说相面之事,刘邦急追老翁。老翁对对刘邦说:"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

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东攻项羽至彭城。项羽舍齐地回击汉军,大破汉军于彭城。刘邦仓惶逃跑,途中遇孝惠帝及鲁元公主,带着一起逃跑。楚军追之甚急,于是刘邦多次把儿女踢下车,夏侯婴为御,数叹,辄抱二子上车。刘邦大怒,欲斩夏侯婴十余次,最终一行逃至沛县。公元前205年六月,刘邦立刘盈为王太子,令守栎阳。诸侯子在关中者皆为宿卫。公元前202年二月,刘邦于定陶即皇帝位,以王太子刘盈为皇太子。折叠易储风波刘盈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他不像自己。

小主,

而戚夫人所生子刘如意深得刘邦喜爱,并且刘如意酷肖刘邦,刘邦以其类己,故常欲易太子。而且吕后年长色衰,稀见刘邦;戚夫人则年轻貌美,深得刘邦宠爱。刘邦即皇帝位,于高祖七年立刘盈为太子。汉九年,赵王张敖废,更立刘如意为赵王。刘如意虽为赵王,但常留长安。刘邦至关东,戚夫人常从,日夜啼泣欲使刘如意代刘盈为太子。高祖十年,刘邦欲易太子,下廷议。结果群臣纷纷反对。御史大夫周昌反对最强烈,刘邦问其原因,周昌由于为人口吃,且又盛怒,于是说道:"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刘邦见此状,欣然而笑,罢置此议。事过之后,吕后因为在东厢侧耳听到上述对话,她见到周昌时,就跪谢说:"若不是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但刘邦仍怀易储之意,吕后惶恐不知所为,有人对吕后说,张良善画计,且一向为刘邦所信重。于是吕后令其兄建成侯吕泽找张良,对他说:"您常为陛下的谋臣,今陛下欲易太子,你怎么还能高枕而卧?"

张良说:"当初皇上数陷于危难,才用我的计策。现在天下安定,皇帝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