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因为始皇帝突然驾崩,胡亥被立为太子,扶苏自裁,蒙恬死罪下狱等一系列匪夷所思之事而焦头烂额的诸位大臣,此时听到南海传来大捷,公子高携带始皇帝遗诏归国的消息,犹如枯木逢春一般,一个个早早的来到了甘泉宫大殿,等候遗诏的宣读。
很明显,他们都对这份遗诏抱有希望。
因为这是他们惟一能看到的曙光。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对李斯的治国策略有意见,而是希望有不同的意见。
毕竟始皇帝那么英明神武的君主,不可能不留下自己的治国策略。
只要始皇帝留下自己的治国策略,他们就能权衡利弊,到底谁的治国策略更优,而不是一味的尊崇李斯的治国策略。
至于其他的遗诏内容,他们想都不敢想,因为始皇帝已经将胡亥立为了太子,赐死了扶苏,没有什么比这些内容更令人震惊的了。
此刻,站在王翦身后的是尉缭。
作为大秦军方名义上最高的长官,他在始皇帝一朝扮演的角色,大多都是参谋,或者布局的一方。
而王翦,则大多都是执行的一方。
所以,两人的关系谈不上很好,也谈不上太差。
而站在尉缭身后的,则是蒙毅。
虽然蒙恬的事让他心若死灰,但本着对帝国的忠诚,他还是坦然的看待一切,希望所有的事都能有转机。
“老将军先到了,在下惭愧,晚来了一步,还请老将军见谅!”
蒙毅隔着尉缭,朝王翦行了竭见之礼。
王翦今天显得很高兴,笑道:“彼此彼此,郎中令来得也不算太晚啊!”
说完,扭头看了眼尉缭,又打趣道:“国尉今日没去钓鱼?听说甘泉山的鱼都被你钓光了?”
“难得有机会来甘泉山钓鱼,以后怕是想钓都没机会了。”尉缭不置可否的道了一句。
“然也!然也!”
王翦捻着银白的胡须,连连点头。
蒙毅小声插嘴道:“韩信一举平定南海,将南海纳为我大秦的版图,功莫大焉啊!”
“然也!然也!”
王翦笑容可掬地回答,忽又觉得蒙毅说得不对,正色提醒他道:“老夫从南海回来的时候,南海就只剩下个南越了,像西瓯、闽越等蛮夷之国,已经被平定了!”
“啊?”
蒙毅反应了一瞬,以为自己没有提及王翦的功劳,连忙改口道;“老将军之功,当居首功!”
“非也!非也!”
王翦摇头晃脑:“首功非老夫,亦非韩信,乃公子昊也!”
公子昊?
蒙毅心头一动,隐隐有种说不出的激动。
而就在两人交谈的功夫,甘泉山所有帝国老臣,包括三公九卿,都来到了甘泉山大殿。
众人纷纷拜见了站在一旁的公子高,寒暄他在南海辛苦,以及见闻,几乎把公子高宣读诏书之事忘记了。
约莫半刻钟左右,李斯和赵高,还有胡亥才来到甘泉宫大殿。
刚一走进殿门,李斯就见到了正在交谈的蒙毅和王翦,心头微微一凛,更加确定两人私下有合作。
虽然他以前不屑于这种合作,但赵高和胡亥的亲密关系,让他忽地有一种‘势’的构建想法。
在朝廷里,如果没有自己的势力,很容易被孤立,甚至排挤在外。
只要形成自己的‘势’,就算皇帝对自己有所不满,也能通过‘势’,让皇帝忌惮。
这也是王翦能延后登极大典的原因。
而相比于李斯对‘势’的想法,赵高则更关注‘行’。
因为他发现,今日朝会的排行与往日有了新的变化。
按照以往的惯例,殿下有郎中夹陛,形成一个甬道,然后是三公九卿等各自排列,其余大臣以文武官职大小排列。
而今天,则是以小团体随意站在一起,大的七八人,小的两三人。
其中以公子高那个小团体的人最多,冯去疾那个小团体的人最少。
他想,这一定是公子高在拉拢人心。
他这样做,就是要跟胡亥争位。
他带回的始皇帝遗诏,肯定跟他也有关。
想到这里,赵高下意识的看向胡亥,却见胡亥双拳紧握,恶狠狠的盯着公子高,恨不得将公子高杀之而后快。
似乎感受到了胡亥的杀意,原本正在跟大臣寒暄的公子高,忽地停下寒暄,扭头朝门口看去。
“高,见过太子!”
公子高看见胡亥的第一时间,便上前朝他行礼。
胡亥冷哼一声,没有理他,径直走向陛上,那里有一个专门属于太子的座位。
“这”
眼见胡亥第一次见面就不给自己好脸色,公子高尴尬地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这时,一旁的赵高却躬身笑道:“三公子见谅,太子昨夜想起陛下,哭了一夜,没怎么睡,今早刚睡一会儿,又被叫起来参加朝会,所以有些气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