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稳后,王致看到了更多的飞机:一个大鼻子的运8和一架歼轰7,隐藏在机棚之中。他们的四架歼8C也被引导至安全区域停放。
“这次飞行2000公里到这里,不会只是为了转场训练吧?”
王致对着刚摘下头盔的唐亦臻问道。
唐亦臻接过飞行记录表签名,然后笑着回答:“你猜得没错,很快就会知道更多,现在跟我来。”
说完,便带着王致走向了会议地点。
王致走向旁边一座不起眼的楼房,路过两个停放大型飞机的机库时,忍不住好奇地往里看了一眼。
这一看之下,他立即意识到有什么不对劲。
眼前的两架飞机机翼和机尾挂着白色的吊舱——那是空中加油设备。
王致曾在航校模拟过空中加油,对这些装备并不陌生。
他惊呼:“这难道是伊尔78吗?”要知道,华夏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此前从未拥有过这种战略级别的加油机。
更让他惊讶的是,一架飞机涂装为华夏的天蓝白相间,而另一架则保留着苏连空军的旧涂装,只是国旗被草草地涂掉了。
瞬间,王致明白了他们为何要带上受油管——这是为了进行专项训练,涉及超远程飞行任务,极有可能与南海有关。
想到这里,他的心情变得异常激动。
当王致和其他三人跟着唐亦臻进入一间地下会议室时,里面已经坐满了人。
作为飞行员,他们享受了一点特殊待遇,在会议桌旁还有空位留给她们。
几个人迅速坐下,整理好飞行头盔,并从背包中取出笔记本和笔准备记录。
讲台上,一位空军大校正在调整笔记本电脑,显然对技术不太熟悉。
待所有人到齐后,他才抬头开始准备发言。
王致认得这位军官,记得在内部学习会上见过他的照片,但当时只听说了他在新装备换装期间的付出的努力。
他随即低声地向旁边的唐亦臻问道:“师长,这位是不是之前全军表彰过的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