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故障出现

这个名字让许宁心中一震,眼里不自觉地湿润了。

杨宝树,蓉飞的总经理,1995年被诊断出肺癌晚期,却依旧坚守岗位,直到1999年离世。

“杨总,您好。”许宁礼貌地回应,双手紧紧握住对方的手。

“小许,我已经和现场工程师聊过了。”

杨宝树说:“不是针对你个人,但在没有明显故障迹象的情况下,能否再进行一次测试?如果问题再次出现,我们再停止试验检查也不迟。”

杨宝树的提议合情合理,故障鉴定本就是复杂的过程,单次测试难以定论。

然而,许宁清楚这个发动机在前世的测试中确实遇到了问题,而现在他的系统又发出了警告,他不愿意冒险。

“别担心,杨总,我们还没到要拆解的地步。”

许宁试图安抚道:“试车系统中有我最新开发的技术,能通过特定的小幅度波动预测潜在喘振或旋转失速。

等会儿,我会分析从试飞站拿到的数据,如果发现隐患,我们将针对性排故;若无异常,则重启试车,不会耽误太多时间。”

听到不需要大规模返工,杨宝树松了一口气,不再有异议。

大约半小时后,一名试飞站的工作人员带着装有最新测试数据的笔记本电脑走来。

“许工,这是刚刚收集的数据。”

许宁接过电脑,迅速连接电源,准备开始数据分析。

房间里的人迅速聚拢到他身后,形成了紧密的半圆形。

为了确保每个人都能看到那个小屏幕,前排的几位主动蹲下身子。

这些专家们,来自航空工程领域,都怀着好奇与疑惑,想要了解许宁所说的喘振先兆究竟是怎么回事。

经过软件处理,原本复杂的曲线简化为几条清晰的线条。

内行一眼就能看出,许宁的操作是在特定频率上分离出测量信号的成分。

“看这条。”

许宁指着一条线说道:“这是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波形,在540秒时突然出现,并逐渐增强,直到580秒被系统检测到并采取了措施。20秒后,这个现象消失了。”

人们虽然能看见曲线,但对于它和喘振之间的关系仍然感到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