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能有门好亲事,这辈子也不用辛辛苦苦的过活。
周诚从殷氏口中得知,皇帝封他为安国公,赏良田万亩,黄金千两,圣旨在两个月前便已送到大营子沟。
而另一个为国公爷便是战功卓着的定国公杜武。
这个消息让周诚颇为欣喜。
不用去朝堂上点卯,自由自在,有个护身符一样的身份,这才是他想要的。
当然,有了万亩良田,那他就是大地主。
这在前世是想都不敢想的美事。
六个儿子,分到头上每人有一千多亩,就是不知道这良田在什么地方。
“妹夫,我没见过世面,这辈子见过最大的官就是县太爷,不大懂礼节,那个,我们见到你要不要跪下磕头?
若有这规矩,该跪就得跪。”
殷氏不会因为周诚身份变了就刻意讨好阿谀奉承,她对周诚多少有些了解,这位妹夫不是那样的人。
做人做事有问题,再阿谀奉承都没用。
不过,该有的规矩不能废。
“姑父喝水。”
“谢谢。”周诚接过碗,喝了口水,对殷氏摆手道:“不用跪,没有这规矩,只是多了个爵位,咱们还是亲戚,跟以前一样就行。
点心铺开了多久,生意怎么样?”
“上个月刚开,这不禹州城送了二十万斤粮食过来么,粮价跌了,我跟芸娘商量了,把铺子开起来试试看。
挣的不多,上个月除了本钱只有一两多银子的盈余。”
殷氏知道这点钱对大姑子和妹夫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但对她来说就是笔巨款。
更是不小的鼓励。
陈芸娘每月开她五百文的工钱,陈月三百文,年底还能得到两成利的分成。
这可不是笔小数目。
她相信以后生意会越来越好,到时就能送两个儿子去念私塾,还能给两个女儿攒点嫁妆。
至于陈满仓,靠他不如靠自己养孩子。
陈满仓和陈丰收,能在十年内把借周诚的三百多两银子还了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