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宝忠在众人表态后,并没有选择依附某一种观点,而是态度鲜明的表示反对诏安。
并且满怀激情的,希望通过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战争,彻底推翻大明国专权帝制的统治。
他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明了,认为仅仅依靠和平手段,就想从大明帝国内部彻底颠覆大一统专权思想,那简直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只有通过剧烈的暴力手段,才能让明国那些高高在上的特权阶层跪地求饶,才能让百姓们在一场又一场的胜利中获得信心。
从胜利和实惠中看到三个主义成功的希望,从而自愿加入到人民军中,与特权阶层持续展开英勇无畏的战斗。
而上层建筑中的朝堂斗争,在老百姓的眼中,只不过是神仙打架般的存在。
他们会认为无论是哪一方面获得胜利,都与他们自己的切身利益毫不相干,只是盲目的去帮助胜利者痛打失败者,从中获得到胜利者赏赐的残羹剩饭。
而且在这种上层斗争的过程中,老百姓们没有独立的思想,没有强烈的主观意识,甚至没有明晰的对错观念。
至于斗争双方的政治主张,这些对于老百姓来说都无关紧要,他们在意的只有那些摸得到、看得见的实惠。
马超被伊宝忠的发言所震惊,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学生的思想境界,竟然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开始超越自己。
伊宝忠在发言中似乎还有所保留,并没有将他的全部想法都讲出来。
看得出,他在孤军奋战时顾虑重重,生怕会与战友之间产生决裂,更担心与自己这位校长的思想出现分歧,从而失去自己对他的信任。
在这次扩大会议的讨论中,马超并未明确表达出自己的立场,因为他目前的思想也处于一种摇摆不定中,更不希望自己的阵营中因为这件事情发生分裂。
通过一天的闭门讨论,马超深入了解到每个人的思想立场,发现大家基本上都倾向于接受大明朝廷的招安。
由此可以推测,远在安山镇的李大虎、母贤君和徐小虎等人,或许也持有与他们相似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