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卫兄,对你我来说,那才是最好的时代

“纵有国战,咱又不是没打过?何惧之?”

卫渊一愣。

他自认为,与徐长志是知己。

就算旁人不理解,自己为何执意改制延边军事,徐长志总也该明白才是。

怎么,连他都觉着,自己是杞人忧天?

万一,那一天真得到来呢?

届时再去军改,只怕已经太迟,太晚了。

神州陆沉,百姓惨遭屠戮,想想就令人毛骨悚然。

“长志.”卫渊本想说一说事情的严重性。

然而,话还未说完,便被徐长志打断,

“卫兄,你我许久未曾一同饮酒,今日当不醉不归,那些烦心事,暂且不提。”

暂且不提?

卫渊沉默了。

连他都这样觉得,是不是其他人也有这样的心思?

韩、文二人注重此事,只是想将军改一事弄到政治斗争里?

所有人都觉得,敌国南下东进,乃是不可能发生之事?

所有人都认为,如今乃是盛世,不惧一切外敌?

所有人都在想,反正近几年几场国战,国朝都挺过来了,就无需去担心?

我真得在杞人忧天?

卫渊摇了摇头,不再多想。

事已至此,还能如何?

“卫兄,你我好不容易有了今日。”

“如今,我那干生子与干生女尚在襁褓当中,离不开你这个当父亲的。”

“一些事,能不折腾,就别折腾了。”

“咱们从代州一路走来,不容易。”

徐长志语重心长的开口。

卫渊好奇地看了他一眼,“是我老师让你来寻我的?”

徐长志一愣神,旋即苦笑一声,“不愧是卫兄,就知道是瞒不住你。”

“卫兄可知,自我大周建国至今,那些开国勋贵家族子弟,有多少人在延边参军?”

卫渊摇头。

徐长志道:“约莫有上千人,光是张帅一系家族子弟,也有十几人在延边当差。”

“卫兄,有些事,您一旦做了,或是做得过火,也会让张帅难做。”

“做兄弟的,自然会为你赴汤蹈火,这没二话,可是,我方才所言,皆出自肺腑,咱们从代州一路走来,不容易。”

“过几日,吐蕃佛子就要到了,待他封王之后,吐蕃会帮着咱们大周盯住西夏。”

“今后,咱们只需防范辽国即可再说,官家身体.若干年后,由卫兄统率三军,燕云十六州,未尝不可复。”

听到这里,卫渊终于知道,为何军改难如登天了。

为何就连赵祯,都担心会将事情闹大,会给晚年带来一些麻烦,会有损英名。

这英名,不是百姓给的,是那些士大夫、勋贵、望族给的。

任何人都有私心,包括卫渊。

他只是一个平凡人,想要让自己、让后世子孙,能够享有极好的生活,所以需要扩展自己的势力。

朝中勋贵不也是如此?

皇室想要牢牢控制天下,离不开勋贵、望族的支持。

至于百姓,反而是更容易去奴隶的人。

哪怕是农家子聚伙造反,背后没有财阀支持,也绝难成事。

历朝历代的帝王,都会说,将百姓看得比天下还重,但他们从不说,比百姓更重要的,是掌握着社会绝大资源的十分之二人群。

那才是支撑一个王朝能够长治久安的稳定因素之一。

当这个因素变得不稳定了,或是他们影响到皇权的时候,就是天下重新洗牌的时机。

想要将冗官、冗兵等问题彻底解决,只有重塑乾坤。

“长志,我如今所做的一切,正是为了国朝的长治久安,为了你我之子孙后代。”

“若有一日,辽夏犯边,越过长城,越过山脉,使中原易主”

“纵然是你我,也是回天乏力。”

卫渊言至于此,缓缓起身,遂离开此间。

他不是岳飞,不是朱元璋,不敢确定,能不能力挽狂澜,能不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所以,他想将一切可能出现的,影响到后世子孙的苗头,全部掐灭在摇篮里。

徐长志凝视着他的背影,稍稍愣神,不由得喃喃道:

“卫兄,我又何尝不知?”

“但只有到了那时,对你我来说,才是最好的时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