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3章 人道主义灾难(第三更,求订阅)

“法律规定:所有晚八点后的加班行为,都是强制劳动,向司法部门举报,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

尽管法律是这么规定,但是总有一些人喜欢加班,尤其是对于一些有志青年来说,加班在一定程度上,是他们追求人生价值的一种方式。

和很多人一样,王鸿意在上班后的第一天,就买了一条羊毛窗帘。

这是加班的必备,它可以遮挡灯光,可以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在办公室工作。其实,这种事情在万户角发射中心很常见。

常见到了……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在南洋航空航天局有一个数字——23、12、6。

这几个数字,分别是南洋航空航天局的工作人员平均年龄为23岁,这是因为这里的工程师大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

平均工作时间为每天12个小时。

每周平均工作6天。

几个简单的数字说明了一切,也说明了这里最大的特点——大家都很卷。

王鸿意也不例外,作为电子工程师的他,一进入航空航天局,就接到了一个课题:研究新型图像存储设备。

这个新型有多新,王鸿意并不知道。

但是从接到这份工作的那一刻起,他就会开始了狂飙,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栋大楼中又多出了一个加班狂,其实,他们这一批人,差不多都是加班狂。自发的那种!

有时候,人们之所以加班,完全是基于内心中的狂热。

这种现象,并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南洋航空航天局,同样还存在于其它的各行各业,事实上,在过去的十四年间,山南洋的经济、科学等各方面的进步,都与这种自发性的内驱动力有很大的关系。

这种内驱力是发自内心的,他们深知自己所创造的正是他们希望的样子,对于此,他们从来都不曾怀疑过,因为他们一点点的见证着这一切。

清晨,坐在公共汽车上,张良惠的目光投向着窗外,看着窗外熟悉的街道、街景,他的嘴角不自主的上扬,尽管昨天晚上加班到了十二点,现在不过早上六点不到,但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这正是他希望的样子。

这个世界本来就该是这个样子,只要人们有特长,再加上勤奋,就会得到提升和保障的奖赏。

心里这么想着,汽车到站后,张良惠又走进路这的地铁站。在电动扶梯子下行时,他看到迎面而来的海报。

“我们将会在这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在地铁站的海报上,太空人王宝贤的海报和海报上的文字,都在告诉着人们——他们在这里创造的是什么。

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这个世界并不是空洞的许诺,不是给民众承诺喝上肉汤,也不是土豆和牛奶,也不楼上楼下。

而是一个所有人都能够切实感受到生活美好的世界。

“终有一天,我们会埋葬你们!”

在赫鲁晓夫在访问美国时,向美国发出挑战的时候,这些话被美国媒体报道后引起轩然大波,各种反苏的文章和漫画、海报在美国铺天盖地,主角都是赫鲁晓夫。

在赫鲁晓夫两杯下肚后,上台做了一段激情的演讲,他讲了讲自己,也讲了讲祖国苏联,强调着“我是老实人,我的国家是正义的国家,不知道为什么美国人丑化我们”的时候,南洋的民众依然过着他们自己的生活,完全不受外界的的任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