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晚年有次病重,宫内一些侍卫、太监便伪造遗诏,欲毒死朱棣,废太子朱高炽,拥立朱高燧为帝。”
“后世都猜测这是朱高燧授意的,只不过朱棣不想家丑外扬,才对外宣称朱高燧不知此事,将其摘了出去。”
“再说朱高煦——朱棣去世后,朱高炽以太子身份几位,可惜因为身体不好,一年不到就去世了。”
“朱高煦闻讯便认为他机会来了,便想仿照朱棣,再搞一次靖难之役。”
“却没想到朱瞻基一直对他有所防备——朱高炽去世时大明已迁都北京,当时朱瞻基却在南京办事。朝臣于是秘不发丧,急召朱瞻基到北京。”
“朱高煦在北京也有耳目,原本想在半路劫杀朱瞻基,却不曾想,朱瞻基行动极快,几日就跑到了北京,朱高煦的人并没有拦截到他。”
“朱高煦又想勾结英国公张辅一起造反,派人进京联络,却不想张辅反而将其举报,朱高煦彻底变得被动。”
“再加上朱瞻基即位后迅速调兵遣将,包围了朱高煦封地乐安,朱高煦便只能束手就擒。”
“当时群臣上奏请求诛杀朱高煦父子,明正典型,以绝后患,朱瞻基不许,而是将朱高煦父子等人贬为庶人,带回北京幽禁。”
朱元璋从听到朱高燧勾结内侍下毒谋害朱棣时,眉头就皱得老深——虽然是老四一脉的事,可他还是不希望子孙因争夺皇位同室操戈。
靖难之役有一次就够了。
没想到朱高煦竟然想来第二次靖难之役。
他听了之后,觉得朱高煦一脉下场绝不会好,参考历代皇室纷争,多半会斩尽杀绝。
因此,听刘宽讲了朱瞻基的处置,意外之余也眉头舒展,点头评价道:“看来老四这个嫡长孙不仅有勇有谋,也是个顾念亲情的。”
御陛后,朱棣同样轻吐一口气,紧绷的面孔放松下来。
他也是从听闻嫡三子勾结内侍毒害他,就绷起了脸,心里则不愿相信——那可是他的儿子呀,还是嫡子,怎么会想到毒害他?
再到听闻朱高煦要掀起第二次靖难之役,朱棣更是握紧了拳头,感到痛苦。
幸运的是,好圣孙足够优秀,不仅化解了这场大明内乱,还念着旧情,留了朱高煦一脉性命,避免了同室操戈之事发生。
可就在他这么想时,却听前面刘宽道:“陛下,朱瞻基是否顾念亲情微臣不知,但此事却还有后续。”
“什么后续?”
“朱高煦被幽禁后,不知为何又惹怒了朱瞻基,据传朱瞻基命人用铜缸将其罩住,以作惩罚。”
“朱高煦自恃武力,将铜缸顶起,朱瞻基于是命人在铜缸周围烧火,将朱高煦活活烤死在缸中,随后又杀了朱高煦的几个儿子。”
“朱高煦一脉就此断绝。”
刘宽这番话说完,奉先殿内一时安静得似乎呼吸声都没了。
御陛后。
朱棣先是一阵呆愣,随即满面痛苦、悲意,口中喃喃道:“不可能,叔侄之间怎能如此残忍相待,假的,一定是假的···”
朱标眼见朱棣喃喃声越来越大,担心刘宽听到,便握住了朱棣的手腕,低声道:“四弟,冷静,不论真假,那都是未发生之事。”
朱棣看了朱标一眼,低下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