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运再身,天命所归

三国之董卓 心百川 1207 字 5天前

宴会过后,众人纷纷离开。李儒走到董卓跟前,低声道:“主公,此人非等闲之辈,心中之志犹如日月,不可不防。”

董卓笑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吾对曹孟德也有所耳闻,其祖父乃中常侍曹腾,其父虽无大才,但也当过几年太尉。凭此等身份,本可巴结袁家,然曹孟德刚正不阿,实有大才却不得袁家重用。如此人才,若为我所用,也让袁家少一智囊。”

李儒听后,微微点头,心中虽仍有疑虑,但也不便再多言。

此后,曹操常出入董府,与董卓商议政事。一些士族和朝臣对曹操很是厌恶,背地里咒骂曹操,说他投靠董卓,乃是不忠不义之人。曹操听到这些流言蜚语,却置若罔闻。他心中明白,自己要做的是大事,这些碌碌小人又岂能知晓他心中的志向。

一日,董卓招来蔡邕,请教一些学问上的问题。董卓虽读过些书,但很多还是不懂,于是虚心向蔡邕请教。

“先生,吾有一事不明,欲向先生请教。”董卓恭敬地说道。

蔡邕见董卓如此虚心求学,心中很是欣慰,道:“董公但说无妨,邕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董卓便将自己心中的疑惑一一说出,蔡邕耐心地为他解答。董卓听后,恍然大悟,对蔡邕更是尊敬有加。他对手下人说:“蔡邕乃吾之师,亦是吾最好的朋友。汝等皆要敬重先生。”

董卓手下对蔡邕都很是尊敬,蔡邕一生虽有名,但也颠沛流离。此前,他对董卓所闻皆是些面善心狠、野心勃勃、手段狠辣的传言,但如今却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董卓,心中十分纠结。董卓对他实在太好了,蔡邕只觉得董卓才是他的知己,赏识他、理解他。

又一日宴会,董卓抽出一把宝刀,对蔡邕说道:“先生,老夫儿时有幸得一柄宝刀,此刀上面有一些字,吾才疏学浅不识,闻先生通古博今,可识得?”

蔡邕见董卓拔刀,心中不禁打鼓,接过刀仔细看了看,脸上露出惊讶之色,问道:“董公,此刀何处得之?”

董卓笑道:“此刀乃老夫儿时在颖川纶氏县意外获得,先生可知其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