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支持

王六幺的想法是好的,将20%的利润拿出来做研发。

可研发这个事并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做成的,这里不仅需要大量的钱,还需要专业的人。

而问题就出在了这里。

厂子里研发天线的那几个人充其量也就是懂点技术的技术员,搞点简单东西或许还行,可想要搞更高深一些的东西那是想也不要想的。

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外聘研发人员,可是在这种穷乡僻壤的地方,上哪找那么多技术高又愿意来这里的人?

能联系的人都联系了,能找的关系都找了,靠谱的人是一个都没找到,真的是没有比这更糟糕了。

县里的领导也听说了这个事,倒是也帮着联系了一些学校,可惜人家一听说只是个天线厂,马上就没兴趣了。

这也是一个相当无奈的现实。

发展初期,不仅是强大天线厂这样的私营企业需要人,那些大企业同样如同无底洞一样的吸收着人才。

只有那些大企业挑剩下的,或者是从里面流出来的才能轮的上其他企业。

在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之前,厂里一边集中厂里的精英加大对天线的深入研发,另一方面则是拿着钱去京城那些大学跑,希望能与某个大学达成合作,共同成立一个研究室,这样倒也算是能暂时解决当前的问题。

……

由于治疗的还算及时,用药又不惜成本,二姐的病情很快就稳定了下来,等王六幺接她回家的时候病情已经开始好转。

回到家后,只需要每天找诊所的医生到家里给打个吊瓶,再定时吃药,基本上就没啥问题了。

来到这个全新的家中,大姐和二姐多少是有些放不开的,尤其是面对周姐的时候,她们两个的不自然几乎是写在脸上。

对此王六幺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让她们两个慢慢的适应去了。

对于两位姐姐的安排王六幺也和她们两个沟通了一下,没想到却是让他有些惊喜。

原来大姐和二姐所在的人家都有上学的孩子,两个人多少都跟着学了一些,一些基本的知识还是知道的。

这样一来她们两个就不算是零基础,学习起来会稍微顺利一些。

只是对上学这件事大姐稍微有点介意。

因为在她的观念中,现在她是大姐,本应承担起照顾弟妹的责任,如果她去上学了,那弟妹由谁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