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献道:“文和试想一下,若非当年文皇帝有意提拔微贱,我今日之大魏岂不是少了文和这样的大贤?而天下又有多少人,又因此埋没呢。”
郑冲心中触动,但却神色如常:“臣早听闻大王有整治太学之志,一直心有所期。”
夏侯献心中有分寸,对于这种改制之事,需要有名望的老臣来牵头,此刻只是初步试探郑冲的心意。
小主,
然而看郑冲的神态,却是一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样子,想必是担心自己成为众矢之的,无法独善其身。
于是夏侯献又道:“王车骑(王昶)曾多次向朝廷上表进策,有治国方略五条。”
“其中便有官员考核法,本意是以考试制度升降赏罚官员。孤以为或可用于选官之道,无论出身皆可参考。”
郑冲听到王昶的名字,顿时有了些信心,当年二人同为曹丕文学掾,有不少交情。
“臣愿意一试。”
“善。”
郑冲顿了顿,又是问道:“那九品中正制?”
“如故。”夏侯献简短答道。
郑冲不置可否,与大王又聊了些轶事,便离开了王府。
夏侯献心里清楚,九品中正制乃是大魏立国之本,他之所以能平稳过渡皇权,说白了一是因为武力压迫,二是暂时没有去动士族的基本权益。
但以后就不一定了。
九品中正起于曹魏,发展于西晋,于东晋抵达巅峰,之后渐渐衰落。
没有数百年根深蒂固的影响,时至今日发展不到三十年而已,在这个时间段慢慢去除旧革新,难度应当没有想象中的大。
夏侯献突然想到,开创科举制不仅需要有威望的老臣牵头,还需要一位专门的负责人成为“众矢之的”。
如果以新官制,当是以吏部尚书主持。
当下礼部尚书的人选,最好在士族二代中有不俗的人缘,又得是自己心腹。
谁会成为众矢之的呢?
想了想,似乎还真有一个人选.....